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七组的一户向姓人家,就打破了这句俗语。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向贤柒,尽管他的母亲谭云书于2013年去世,但邻居们都感慨地说,老人在2003年瘫痪后能活到2013年,多亏了儿子孝顺。

向贤柒今年45岁,是大同镇民族村七组人,父亲早早离世,哥哥又常年在外务工,家里就只剩下向贤柒和他的母亲,靠着几亩田地,日子勉强能过下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母亲谭云书因病于2003年半瘫在床,从此再也离不得房前屋后那一寸土地。在这十年里,向贤柒独自一人守着母亲,照顾她的生活起居,没有外出务工,也没有娶妻生子。当一天的晨光初现,大多数人还在甜蜜的梦乡中,而此时的向贤柒已经起床了。早上六点,劳作结束的他开始给母亲做早饭。除去劳作以外,向贤柒把所有时间全部放在母亲身上,为她煮饭喂药、洗衣翻身、端屎端尿……日复一日,起早贪黑。

“医生说母亲岁数大了,恢复起来很困难,可能一辈子都只能这样了。可她是我母亲,我哪有不照顾她的道理。”向贤柒一边回忆一边告诉记者,除去每日用药外,母亲每隔十天都要医院进行定期检查,那时没有手机,通村路也还没有修,下山的红色泥巴路弯弯绕绕,并不好走,自己只能用竹子做成滑竿,再找来周边村民帮忙,一起把母亲抬到孔滩桥,再送到医院,一个来回要走上三个多小时。“母亲喜欢吃肉,有钱的时候,我都会买回来做给她吃。”向贤柒说自己靠着自家5亩土地和晚上熬夜编竹席,一个月能赚四五百,除去每月为母亲买药治病花去的200多元,还能勉强维持家用。因为经常买肉,和场上卖肉的老板都很熟悉,偶尔也能赊一两斤肉。请不起护工,向贤柒就自己找了一些民间土方子,泡了药酒,每天晚上给母亲擦药酒,帮助母亲疏通血脉。不仅如此,为了方便母亲晚上起夜,他还搬来了硬板床,睡在母亲身边。向贤柒说,最累的活要数给母亲洗澡,要从床上将母亲抱到凳子上坐稳,在她右侧放置一摞东西,供母亲向右侧歪靠撑住身体,防止摔倒。即使是这样,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向贤柒每天都会给母亲洗澡,寒冷的冬天每周也会洗1到2次,不仅让母亲保持洁净,热水还能让她的身体血液循环更加顺畅。尽管向贤柒始终把照顾好母亲放在第一位,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老人的身体状况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差,于2013年撒手而去,享年81岁。

“照顾老人坚持一天一个月一年容易,可他坚持了近二十年实在太不易啦。我们都应该以他为榜样,向他学习。”亲戚、朋友、邻居们说起向贤柒都连连竖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