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赤水市不断推进融媒体中心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共商共建、融合发展,通过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两微一端”等媒体平台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行资源整合,以打造“本地网红”项目为载体,深入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实现服务群众、传达思想零距离。

“大家好!我是芙蓉姐姐,我们今天来到天苑社区A区老年活动中心,来看一下我们社区的老年人都在干什么。走!我们一起去看一下。”一大早,在天苑新城社区,一场以“茶馆嗑子匠”为主题的直播正在进行,而主播则是当地的搬迁户“芙蓉姐姐”。直播围绕群众搬迁后的生活以及群众关心的话题进行,接地气的方式受到大家的欢迎。天苑新城社区搬迁户们说:“我们在电视上、直播间都看到过芙蓉姐姐,我们也比较信任她,不管是哪方面的事情都愿意跟她说,年龄大一点的叔叔阿姨也都能和她打成一片。”

“芙蓉姐姐”原名郑芙蓉,是官渡镇生态移民搬迁到这里的搬迁户,由于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去年,她被选为天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茶馆嗑子匠”志愿者,通过“摆龙门阵”的方式,在人群中充当起文明的传播者、宣讲者,她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芙蓉姐姐”。

“作为一名嗑子匠,我们的工作主要就是和群众打成一片,聊家常、‘摆龙门阵’、传达政策,群众有什么诉求都会告诉我,我再往上面汇报。现在,我通过抖音直播、电视等宣传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茶馆嗑子匠’,”郑芙蓉说,她其实没想到过会有这么多人喜欢自己,觉得很开心。

市融媒体中心主任翁永学介绍说:“在推动‘两心融合’的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媒体平台优势和资源优势,集中力量挖掘打造像‘芙蓉姐姐’这样的一批本地网红嗑子匠,让他们成为农村社区的宣传员、信息员、舆论引导员,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赋能。”

目前,赤水市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积极探索基层治理志愿服务常态化,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类人才丰富、融媒体中心专业技术强、转播平台公信力高的特点,以短视频、直播、新闻报道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在融媒体中心公众号、抖音号等多个账号发布,实现“形式多元”,逐步形成开放共融的“一体发展、共建共享”良好格局。

市新时代实践服务中心办公室负责人吴丽辉表示,赤水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以“茶馆嗑子匠”项目为载体,通过打造本地网红为切入点,实现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资源和各方力量的整合,探索出了一条“两心融合”的新路径。在下一步工作中,也将持续推进“茶馆嗑子匠”志愿服务项目,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培育和打造基层“代言人”,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