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桫椤保护区:多措并举坚守生态生产安全红线
2021-03-07 12:05:46 天眼新闻
  • f91ab26361604ba5b08fed72fc484d9b.jpg

    3月3日,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从全省林业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十三五”以来,赤水桫椤保护区坚持以全面提高科技手段、严格执行巡护管理制度、“绿盾”专项行动常态化、以社区共建、创新科普宣传等为重点,推进和谐保护区建设,不断加强保区生态安全、生产安全。

    297208db910d44cda4ab68c5769f6de3.png

    以科研为重点,全面提高科技手段

    开展保护区内大中型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扩大动物监测样方数量,健全野生动物信息库;以科研课题成果,推动科研工作上台阶。结合保护区实际推进科研特色和亮点工作,如,围绕保护区自然景观、生态系统、动植物、环境要素和人为活动等方面内容编制了《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范》,成为贵州首个制定监测标准的保护区,为保护区监测工作提供了参考和样本。

    严格执行巡护管理制度,确保区内生态安全

    严格开展三级巡护巡查工作。实施集中巡护与片区巡查相结合的巡护方式,即管理局每月集中巡护1次和管理站每周巡护相结合;全面实施“311”的三级巡护管理制度,即一级巡护员由管理站组织每周3次以上、二级巡护员每周参加1次以上巡护、三级巡护员每月参加管理局集中巡护1次。

    科学进行巡护路网布局。以站为单位根据片区人为活动、生产建设活动、动植物资源分布情况,科学规划出常规巡护线路,固定巡护线路和深度巡护线路。

    深化巡护成果考核。根据个人巡护APP上传智慧化管理平台的巡护数据,结果实行量化与现场考核相结合,对各站巡护情况开展考核,考核结果纳入绩效目标考核。

    “绿盾”专项行动常态化、突出“三线一单”

    绿盾”、“环督”专项检查“零”交办案件。在“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检查工作中,顺利通过省级督查组对“绿盾2017”问题线索的检查、环保督察“回头看”检查。在“绿盾2019、2020”专项行动中,均为“零”交办案件的保护区。

    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取得佳绩。2018年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工作中,桫椤保护区在12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取得排名第六,贵州第一的好成绩。

    开展馆地结合自然教育新方式,推进科普宣传

    发挥博物馆为主阵地作用,确保科普宣传工作常态化。以博物馆为载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科普知识,普及生态文明建设科普知识。倡导人人都参与环保宣传,提高群众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促进人与自热和谐发展。

    创新主题科普日活动形式。在重大科普节日期间,主动宣传,积极作为,6.5世界环境日、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积极走进市区、街道、学校,散发科普宣传单、赠送科普读物、开展环保知识竞猜等活动,让市民及学生了解环保科普知识。

    以社区共建带就业,推进和谐保护区建设

    建立社区动态管理数据,制定了《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产业调查方案》,完善保护区内社区群众户数、居住现状、收入状况、林地等数据,为开展社区群众就业帮扶、社区建设、生态协会建设工作提供依据。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到保护区为社区农户作现场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让群众自觉参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行动中,培养科学意识和创新精神。

    资源保护与社区经济同步发展。多方筹措资金帮助引导社区农户发展杨梅、金银花、金钗石斛等经果林种植和开展棘胸蛙、蜜蜂等特色养殖业,社区经济林种植和特色养殖初具规模,社区经济增长成效明显;开展经果林种植的农户每年修剪果树的枝条作薪柴使用,减少了对林木的砍伐;开展蜜蜂等特色养殖的农户为了提高蜂蜜产量,对野生植物倍加爱护,主动在荒地上进行蜜源植物栽种。保护区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双赢道路。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下载“丹青赤水”
给你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