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利兰,曾在赤水市安监局担任会计,因机构改革,现在赤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2016年3月底,正值全市选派同步小康驻村干部之际,带着希望为群众多办点实事的想法,投身到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中。
在近5年时间里,自己走遍了凉江村和金坪山村11个村民组1165户。凉江村和金坪山村都是省级二类贫困村,两村占地30.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26亩,其中水田2037亩、土地748亩,林地面积31416亩,有贫困户163户581人,卖杂竹原料成为凉江村和金坪山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如何让这两个组如期实现脱贫,一直是自己思考的问题。经过多方走访调研,我们与两村村支两委商定,通过引领先进,带动后进,认真做好扶贫解困工作,引导特困户大力发展种养殖业,组织每名村支部成员帮扶一户特困户,每名党员联系一户农户。如今,凉江村有科技示范户15户,党员联系农户7户,扶持特困户5户。
要让群众脱贫致富,发展产业是关键。我们充分利用村的地理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发掘大小营盘红色军旅文化、盐井溪瀑布群生态自然风光,马船石栈道建设,并动员村民大规模发展竹木产业、茶叶、高山蔬菜种植,走绿色生态农产品发展道路。目前,新增种植茶叶300亩,笋竹两用林300亩,优质稻800亩,高山蔬菜100余亩,农民可直接增收2000元。
同时,我们还积极争取财政奖补和扶贫资金73万元,贫困户入股42万元、上海对口援建项目石斛种苗基地和盆栽基地建设85万元,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前规模达3600平方米的标准乌骨鸡养殖基地和石斛种苗基地即将建设完成。引入一家竹片加工厂,为专业合作社带来每吨8元的收益,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2万元。贫困户可实现人均增收近6000元。
要想摆脱贫困村的帽子,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我们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组组通公路硬化已完成7条共40公里,正在实施公路硬化2条共12.6公里;毛坯路整改计划4条共11.35公里,已完成6公里;新建公路计划6条共11.5公里。财政奖补“一事一议”公路硬化已完成1条共1.6公里;争取到扶贫资金30万元用于4公里村级公路整改。协调水务局投入90万元对安全饮水进行新建和整改。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是我作为第一书记的首要责任。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村组面貌,实施产业兴旺,建设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