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工作责任,只有真抓实干、靠前指挥、一线作战,才能让群众真正摆脱贫困,致富的路才更宽广。”这是我作为乡镇一把手在大扶贫工作中的真切感悟。
2017年,我刚到葫市镇工作时,本以为拥有“林业大镇”美誉的葫市,在各方面的条件都不会差,可事实并不如此。
全镇3个省级贫困村,贫困人口多、危旧房屋多、干旱缺水多、交通条件差、致富产业少。面对这样的一种现状,我通过全面走访调研,深入基层倾听群众最真实的心声。多次召集党政班子仔细分析、认真研究,重新部署葫市镇的脱贫攻坚方案,将脱贫成效、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干部是否合格的标准。每次扶贫工作专题调度会,要求全镇干部职工要认清镇情,了解实情,掌握民情,办好事情。让大家带着责任抓扶贫,带着感情去扶贫。在全镇形成了帮扶干部用真挚情感知民、爱民、为民,求真务实帮助群众脱真贫的良好格局。
与此同时,我和党政班子成员开展以“访民情、化矛盾、释民惑、解民忧、惠民生”为主题的民生大走访活动,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帮助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经过班子成员和帮扶干部共同发力,2017年,葫市镇高竹、高桥、天堂三个省级贫困村顺利脱贫出列,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并且,全镇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建成通村通组公路483千米,已硬化315千米;建成人饮水池109口,农村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危旧房整治2000余户,农村危房全面消除;电网改造和通讯网络实现全覆盖;扶贫资金投入1112.01万元,建成生态猪、鸡、鱼等产业扶贫项目21个;村级集体经济总经营性收入突破1000万元,空壳村“脱壳率”达100%。2019年全镇所有贫困人口实现全部清零,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由脱贫前的2589元提高到10108元。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领导干部下基层,是不是真心实意帮助群众办事,群众心里自然有杆“秤”。扶贫工作中,只有积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认真帮助群众解决好产业、就业、住房、入学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引导激励群众自主干事创业、增收致富,才能帮助群众脱真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