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脱贫故事】袁凡林:养猪倌的“脱贫记”
2020-12-10 20:07:34
  • 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生存环境,赤水市石堡乡兴农村村民袁凡林靠着勤劳的双手发展生猪养殖,不仅摆脱了贫穷的生活,还迈上了“致富”的快车道。

    图片

    “我的这些猪现在每头都重达三百多斤,这个月就可以出栏了,以现在的物价来算,一头猪能卖6000多元。”眼前这位正在猪圈里忙碌的人就是养猪倌袁凡林,每天他都要重复喂猪、清洗猪圈、查看猪仔等工作,虽然辛苦但他却觉得很充实、满足。

    图片

    “我的养猪场有300多平方米,如果全部饱和,可以喂八十多到九十头猪。”袁凡林向记者算起了经济账,脸上笑开了花,“去年我卖了一百多头猪,收入在十万元以上。今年到目前为止,商品猪和小猪也是滚动式的模式,卖了十多万了。”

    图片

    精准扶贫“造血”,不仅是指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更要激发贫困户自我奋斗的意志和主动脱贫的强烈愿望。2014年以前,为了谋生,袁凡林和妻子不得不外出务工,但由于两个孩子陆续出生,夫妻俩不得不改变外出务工的计划。

    图片

    “孩子还小,我父亲也年事已高、身体不好,都需要人来照顾,于是便想着回来就近就业,没想到还真的依托国家好政策,养起了猪,也有了稳定的收入。”袁凡林说。2014年他们一家被村里评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乡、村两级及驻村帮扶队的帮助下,袁凡林经过不断地学习,逐渐掌握了养殖技术及规范圈舍的卫生。

    图片

    正是依靠勤劳的双手,袁凡林的养殖场慢慢发展了起来,不仅还了十多万元的贷款,一家人还准备翻修自己的住房,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国家的政策真是太好了!当时我们修猪场,便是依托特惠贷、农民工青年返乡创业和微企,前前后后总共贷款二十九万元,而且都是免息的。”

    图片

    现在每年有了十多万元的收入后,袁凡林一家人生活都不用愁了,他说:“只要踏踏实实、勤劳苦干,再加上国家的好政策,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实现自己的梦想,生活也会越来越好!”2019年,袁凡林一家顺利脱了贫,成了村里的养殖能手。接下来他打算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带动身边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

    (记者:肖尧)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下载“丹青赤水”
给你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