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6年帮扶 我成了胡德全无话不谈的“家人”丨赤水市财政局党建办负责人王昌玉
2020-11-16 14:16:32
  •  最近,住在赤水城区大坳小区安置点的胡德全买了一辆摩托车,每天接送老婆上下班,周末接送儿子,车行只需约十分钟,很方便。

      在这之前,胡德全一家居住在赤水市葫市镇高桥村。高桥村是重点贫困村,2014年,我第一次到他家,看着一家5口居住的土墙房屋还有裂纹,箩筐等农具杂乱地堆放在门前,一些裸露在外的屋梁上长出了浅浅的青苔。

    王昌玉第一次到胡德全家时看到的样子

      胡德全因腿有旧疾,不能从事强力劳动,在临近的白云乡楠洞水产基地务工,妻子则在家务农,每天还要接送在镇上上学的孩子们,交通不便,每天都要走上4个小时的山路,要是遇见雨天,更是狼狈不堪。

      在充分了解胡德全的家庭情况后,我开始动员胡德全易地扶贫搬迁,起初他有些抵触,担心离开这土生土长的地方后,吃什么用什么,一家人如何适应。为此,我努力帮助夫妻二人找寻工作,继续动员,在多方努力后,胡德全终于同意搬出大山。

    王昌玉(右)在胡德全搬迁前走访和其妻交流中

      2016年,胡德全一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来到赤水城区大坳小区安置点。

      现在,胡德全在赤水市区文化中学当一名学生宿舍管理员,妻子谭立书在市区的文华幼儿园做保育员,大女儿胡代已结婚,二女儿胡任在赤水市长期镇卫生院当护士,儿子胡为民(化名)在市区文华学校住校就读,一家人一个月有6000多元的收入,过得其乐融融,用胡德全的话说就是“日子越活越带劲,也越活越有盼头

    在文化中学上班的胡德全写得一手好字

      走进户胡德全的新家,家里冰箱、电视、空调、沙发一应俱全,茶几上摆放着好几种水果,墙上挂着孩子的奖状,一家人已经完全适应了城里的生活。

      6年时间,我和胡德全已像家人一样亲密,有什么事,胡德全已习惯找我探讨。现在到胡德全的家里,听到的是全家人的笑声,看到的是全家人的笑脸,还有全家人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下载“丹青赤水”
给你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