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起,每年的九月的第三周是我国的普通话推广周。
今年推广周的主题是“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
普通话是我们日常交流沟通的工具
它为中国人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如果你不会说普通话
很可能遇到诸多不便
而我们的校园是推广普通话工作的主阵地
为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我们发出倡议——请说普通话!
普通话发展史
普通话(Mandarin)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平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国语的前身是明清官话,更早之前则称为雅言。
1909年清政府将北平语音命名为国语。民国时多次制定标准,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了第一套国家认可的国音注音字母,1920年爆发“京国之争”,1932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左图)后,确定国语标准。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而不是以滦平语音为标准音。制定标准后于1955年向全国推广。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经国务院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9月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及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
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有一种自信叫”我的普通话很标准“。
下面是小编准备的几个绕口令
不妨一起来试试!
三月三,三哥去登山;上山又下山,下山又上山;登了三次山,跑了三里三;出了一身汗,湿了三件衫;三哥山上大声喊,离天只有三尺三。
山上五棵树,架上五壶醋,林中五只鹿,箱里五条裤。伐了山上树,搬下架上的醋,射死林中的鹿,取出箱中的裤。
山前有个严圆眼,山后有个严眼圆,二人山前来比眼,不知是严圆眼的眼圆,还是严眼圆比严圆眼的眼圆?
对于普通话的练习不仅仅在课堂学习上
生活中的交流都是学习的好途径
说好普通话是规范语言文字的体现
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方式
让我们一起
带动身边的朋友
讲”普通话“,写”规范字“
实现顺畅交流
同讲普通话
携手进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