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夫妻丨简单的日子,平淡的生活,诉说别样的甜蜜
2020-09-07 16:15:36
  • “最后一个菜了哟,来了没有哟。”

    刘思惠挂断电话,做起了当天中午饭的最后一道菜,等上班的丈夫聂新秋一回家就能吃饭。

    “老婆,我回来了!”

    “快去把手洗了,马上吃饭。”

    刚下班的聂新秋满头大汗,推开门就朝着厨房里喊了声,刘思惠端着菜从厨房里来。

    “这些饭菜我吃了三十多年,还是一样的好吃。”围坐在桌前,聂新秋大口朵颐,不时逗一下妻子,“快吃哟,吃起饭你嘴巴都还不空。”刘思惠夹起一块肉,放到聂新秋碗里。

    像这样情景,三十多年来一直这样。聂新秋和刘思惠家住赤水市文华街道望城社区,两个女儿已各自成家,平时就老两口在家。聂新秋年轻的时候做过泥水工,开过加工厂,近些年在城里做了一名环卫工人。每天刘思惠都会在家做好饭,等聂新秋下班回来。

    “我们的婚礼很简单,几对新人坐在一起吃点水果瓜子,聊聊天,颁发了结婚证,就算是结婚了。”回忆起自己结婚的情景,聂新秋有些羞涩,“我们是当时文化公社第一批新式婚礼的五对新人之一,那时候国家也提倡婚礼从简,不大操大办。”他告诉记者,虽然两人是经媒人介绍认识,但两人还是谈了四年的恋爱,于1988年领证结婚。

    “结婚前每个周末都会去看场电影,他早早地就去排队买票,还是有些小浪漫,但是婚结了就没时间去了。”尽管过去了三十多年,谈起结婚前的那段时光,刘思惠脸上依旧泛起了涟漪,“那个时候他们家里很穷,一家十多个人挤在一起,但我更看中的是他的体贴和责任感,这么多年来,我没有看错。”

    婚后的生活,少了很多浪漫,多了许多油盐酱醋的琐事,夫妻同心,并肩承担起了生活的酸甜苦辣。聂新秋放弃了经常到处奔波的泥水工工作,回到家和妻子先后办起了加工厂,开起了小商铺,能够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和两个女儿的教育支出。赤水城区的拓展规划,原本紧靠城边的他家如今变成了城里,为了满足城市发展规划,他家的房子也先后拆迁重加了三次。夫妇二人也将两个女儿供上了大学。

    “同住这么多年,没有听他们吵过,也没有见他们闹过,做啥子都是双进双出。”邻居李云群告诉记者,他们夫妻恩爱,家庭团结,也是周围邻里的好榜样。

    如今,一双女儿已各自成家,聂新秋也成了一名环卫工人,刘思惠则在家帮忙照顾已经上学的外孙,每天做好饭等聂新秋回来。

    翻开两人的结婚证,结婚照和证件上的文字已有些斑驳,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三十多年,夫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或许,婚姻和爱情本不需要太多感天动地和轰轰烈烈,简单的日子,平淡的生活,有着别样的甜蜜与和谐。

    今年,为充分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赤水年“赤水市十佳模范夫妻” 推荐评选活动,夫妻二人在该活动中获评“赤水市十佳模范夫妻”称号。

    来源:天眼新闻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杨柳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下载“丹青赤水”
给你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