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两河口镇大荣村:山沟里建鱼塘 烂泥田变“聚宝盆”
2020-08-29 22:01:09
  • 赤水市两河口镇大荣村曾经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之一。近年来,大荣村在产业扶贫中探索新模式,村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开山辟路,引水建鱼塘,使困难群众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共同走上了一条小康致富路。如今大荣村已成为赤水高山生态鱼养殖的一个代表。

    跟随记者,我们来到了大荣村高山生态鱼的养殖基地,这里地名叫做插腊沟,“好个插腊沟三年两不收,冬天冷不停夏天饿不休”,这样的顺口溜在以前的插腊沟流传很广。现在我们很难想象当年这个谚语所描述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因为映入眼帘的是平坦整洁的沥青油路,山沟里连片的鱼塘映衬着阳光波光粼粼,水面倒影着两旁的青山翠竹,可谓是绿水青山环境优美。
    我们找到了两河口镇大荣村的党支部书记唐永富,他说:“以前插腊沟是条烂泥沟,耕地少产粮少,道路不通乡亲们纷纷往外跑。”
    穷则思变,2011年,唐永富打工返乡,带动乡亲有计划地进行高山生态鱼塘开挖,引入高山山泉水,养殖高品质冷水鱼。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大荣村插腊沟已经成为全市规模最大最集中的高山生态鱼养殖示范基地。现在,村里还成立了合作社,进行产销一体化经营,全村统一购苗、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销售,保证鱼的品质,擦亮品牌,保证订单稳定增长和产品受市场欢迎的同时也保证了产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并且利益链接到贫困户,确保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产业兴则百姓富,如今的大荣村依托产业的发展,村集体固定资产778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突破了300万元,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摆脱了贫困。
    不仅是生态鱼养殖,唐永富还介绍说,道路通畅后,乡亲们的竹子采伐到路边就是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家家户户的竹林资源成了每家每户的生态银行,保证生态的前提下随时可以提取。
    如今的插腊沟,青年纷纷返乡搞产业,“好个插腊沟三年两不收,冬天冷不停夏天饿不休”这样的顺口溜彻彻底底成了老黄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沿着平整的马路,走进自家的竹林,望着一片片鱼塘,乡亲们脸上都带着笑。

    记者:穆世洪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下载“丹青赤水”
给你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