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大文豪苏东坡爱竹,爱其高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人郑板桥爱竹,爱其坚韧。
农学家贾思勰也爱竹,他在《齐民要术》中记载“笋皆四月生,唯巴竹笋,八月生,尽九月。”
贵州人爱竹,是爱其对绿水青山的坚守,对金山银山的成全。
2019年底,贵州省竹林总面积约470万亩。全年竹材采伐量68.47万吨,鲜竹笋产量20万吨;总产值80亿元,比2018年增长近30亿元;带动农户57万人增收,其中贫困人口8.83万人,人均增收1500元。
贵州人以竹护绿、以竹造物,收获绿水青山,家园绿意十足;以竹为食、以竹兴旅……收获金山银山,生活因此富足。
一根翠竹拓展产业路,贵州“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起收”。
种竹:守住绿水青山
这般美景,是赤水市精心策划。
2000年以前,赤水仅有竹林53.2万亩。2001年以来,赤水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机遇,大力实施退耕造竹工程,竹林面积得以快速增长。天堂村的竹林,就是那个时候开始壮大的。
20年来,赤水的竹林面积扩增至132.8万亩。
为何如此执着于种竹子?赤水市相关负责人的回答是:因为种竹就是在守护绿水青山。
竹林被誉为“第二森林”,竹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是低碳、循环的生态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产品的重要原料,在发展循环产业、促进绿色增长、壮大绿色经济中地位突出,作用显著。
竹子在生长过程中,与树木一样有着固碳能力,据有关研究表明,1公顷毛竹的年固碳量为5.09吨,是杉木的1.46倍。因此,加快竹产业发展,对于增加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绿色发展意义重大。
一根竹子,3至5年即可成材;一次种植,年年择伐,永续利用。竹子的这两大优点,在全球森林面积大幅减少,木材供应日趋萎缩的情况下,让它成为林木供应替代品的首选。
坐拥百万亩竹海,让赤水市的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63.4%提高到2018年的82.77%。纤纤翠竹,挑起赤水市守住生态底线的大梁。
有数据显示,目前赤水市大力推行的“以竹代木”每年实现木材替代60万立方米,节约6万亩森林,每年减少排入长江的泥沙量近500万吨。
一根翠竹,横跨一产、二产、三产,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同时,惠及更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