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224万亩森林,森林覆盖率82.77%,是全国最大竹乡;这里有清新的空气,132.8万亩竹林、4000余挂飞瀑流泉;这里每立方厘米空气含负氧离子5.2万个,被誉为“洗肺天堂”,综合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一直稳居贵州第一位;这里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赤水没有地下矿产资源,只有满山千辛万苦种起来的葱葱翠竹。如何让大山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让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这些年,赤水市委、市政府围绕132.8万亩竹林做文章,将资源、市场、林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在位于赤水市旺隆镇的贵州竹乡鸡养殖有限公司的散养基地里,在基地务工的脱贫户黄顺好拎着一桶饲料来到竹林中投喂给林下乌骨鸡,一只只羽毛乌黑发亮的赤水乌骨鸡闻声从林中各处窜来。在竹林下散养,确保了赤水乌骨鸡的品质,让它成为了公认的绿色生态产品,畅销国内市场。目前,赤水市全市有种鸡场2个,存栏种鸡15万套,年可供鸡苗能力1800万羽,建成规模养殖场120个,面积25.8万平方米,仅2019年出栏生态家禽就达到1040万羽,产值6.36亿元。“山上栽竹、石上种药、林下养鸡、水中养鱼”,近年来,赤水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10万亩金钗石斛、100万亩丰产竹林、1000万羽乌骨鸡、3万亩生态水产和花卉苗木的农业“十百千万”工程,形成的立体循环生态农业体系。在赤天化纸业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一棵棵杂竹从竹林里砍下来运到这里,一摞摞纸浆板、一卷卷原纸走下生产线,经过切片、发酵、漂白、蒸煮等20多道工序后,纸浆经过脱水压榨后变成了一块块浆板,它们被装上一辆辆大货车,运到全国各地。如今的赤水经开区,一栋栋标准产房依序林立,这些企业基本都围绕竹建材、竹装饰板材、竹工艺品、全竹造纸、竹家具和竹笋加工,形成了竹浆纸制品、家具、特色食品药品、竹集成材、新技术新材料“五大产业”。2019年,赤水全市以竹产业为主的林业产业综合收入突破80亿元。在赤水大瀑布景区,游客一拨接着一拨,游客们站在雄壮的瀑布下,感受着水雾打在脸上,为炎热的夏天带来一丝清凉。近年来,立足竹林营造的自然优势,赤水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全景赤水”建设,实现了“农村变公园、农家变客栈、农民变老板”的华丽转身。如今的赤水,风景如画、处处是景,全市有景区景点32个,星级标准酒店10余家,各类商务宾馆、民宿客栈达600余家,乡村客栈(农家乐)300余家,2019年,全市全年接待游客1925.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31.67亿元。受惠于全域旅游,让10万余市民群众成为了参与者、受益者,带动4000余户1.3万余名贫困群众依靠旅游脱贫致富。自1990年确立“生态立市”以来,赤水市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绿色城镇等生态特色经济,促进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