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具中国特色的茶馆文化博大精深,川渝地区茶馆文化盛行,在赤水大街小巷,各式各样的茶馆遍地,茶馆既是人们的休闲空间,也是重要的公共领域,承载着思想表达和意识交流的多重功能。为了使党的声音深入群众,占领思想传播新阵地,赤水市率先提出并实施“茶馆嗑子匠”志愿服务项目,通过“茶馆宣讲员”传播新思想新文明,有效提升农民群众文明素质。一是科学统筹乡贤人士齐上阵。充分动员乡镇当地老党员、退休老村干、乡贤人士等人员加入“茶馆嗑子匠”队伍,成为“茶馆宣讲员”义务志愿者。他们通过以“摆龙门阵”的方式,在人群聚集的茶馆中,充当起了文明的传播者、宣讲者,他们将党的好声音宣传下去,用榜样故事激励人心,以政策理论教化受众,通过轻松自然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让爱国爱家、乡风文明、明礼向善等优良风尚深入人心。二是整合传统资源载体讲文明。在茶馆这种愉悦轻松的环境下,“茶馆嗑子匠”采用的宣讲方式不同于正式场合的演讲,不需要刻意着隆重的服装,更不用精心准备演讲内容,往往以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语讲,用大众最能接受的方式讲。茶馆具有的包容性、休闲性和自由性特点,使得宣讲的方式必须符合现实的场景和茶馆受众,因此,用最接地气的话传递理论政策、文明风尚,由之而来的亲切感让农民群众无形之中就接受了教育。这样的形式,不仅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还有效解决了理论政策宣讲上下一般粗的问题。(图为 文华街道社区茶馆磕子匠志愿者在露天茶摊宣传宣讲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张燕摄)
三是牢牢占领思想阵地净风气。茶馆来往人群密集且复杂,是思想交流碰撞的聚集地,居住在集镇区域的社区居民,在茶余饭后也会约上几个老友到茶馆聊聊家常。在“赶集日”,居住在农村的农民群众到街上采购生活物资,为短暂进行休息,自然而然也到了茶馆,点上一杯茶聆听世界风云,因此,“茶馆嗑子匠”以深入群众的思想为突破口,以党的大政方针政策为主线,融入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丰富了讨论内容,也明晰了方向主题,当起了群众的风向标和文明的指引人,潜移默化的提升了群众文明素养。(图为 复兴镇茶馆嗑子匠潘友农在茶馆向群众宣讲当前各项政策 唐钫摄)
四是形成机制共促传播长效化。“茶馆嗑子匠”宣讲队伍的志愿者往往是当地具有一定声望的乡贤人士或有一定知识水平的老党员老干部,在当地自身就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茶馆为阵地进行宣讲,更激活了社会化的传播力量。同时除了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他们以宣讲的方式作为茶馆的文明“授课者”在既定的“赶集日”、其他节假日和茶馆排定场次进行宣讲,并加入现场自由交流讨论和互动,这样一来,打通了群众的参与渠道,促进了文明思想的可持续传播。“茶馆”这个独具地方特色历史文化的阵地,作为理论政策宣讲的平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既在内容上丰富了“茶客”的聆听内容,又在效果上引领了正确的社会导向,不仅盘活了茶馆经济,还提升了受众的文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