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立足绿色优势 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双赢
2020-06-18 15:58:45
  • 近年来,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先后在五柱峰村实施杨梅种植、农家乐经营等多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示范项目,让原住民和保护区自然生态和谐相处,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柏杨坪海拔1000米,曾因山路崎岖导致,出入不便,当地村民们只能靠着传统农作物和刮筷子养家糊口,就算能养上两头猪,也不好售卖,每年户均收入仅有1000余元,日子过的紧巴巴的。
    2003年,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改变当地村民靠山吃山、安山打猎的生活方式,多次外出寻找生计替代项目。经过多地考察,发现柏杨坪与贵阳阿栗的地理环境比较相像,适合发展杨梅种植产业,便为当地村民引进了5500余棵科技杨梅树苗,免费发放给村民种植,帮助老百姓发展生产,改变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实现了24户原住民和保护区自然生态的和谐相处。
    同时还聘请技术专家定期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并带着村民们去遵义、湖南等地学习杨梅栽种技术,提高杨梅产量。
    杨梅的成熟也吸引了不少游客来采摘,部分村民还依托杨梅产业,开起了农家乐,每到杨梅成熟的季节,便有游客慕名而来。据估算,今年五柱峰村杨梅产量可达10万斤以上,按照市场的保守价格,户均收入达2万元左右。
    “通过栽种杨梅,老百姓每年的收入增加了,就不会去山上砍树、打野生动物,也会自觉的投入到我们的保护工作当中来。既保护了环境,又解决了老百姓的生计问题。”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刘邦友说。
    据了解,自2002年以来,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先后投入217.5万元,对元厚镇五柱峰村实施杨梅种植、农村环境整治、公路维修、农家乐经营等多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项目,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双赢。

    (记者: 曾靓)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下载“丹青赤水”
给你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