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70岁的程荣华,是石堡乡红星村白燕溪人,常年生活在大山深处,与大山相伴“结缘”,把大半辈子都献给了大山。几十年来,他带领大山村民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战严寒,斗酷暑,让光秃秃的大山变成茫茫绿野。他把热血献给乡亲,从村干部的岗位上退下来后,又肩负起石堡乡敬老院的工作,为家乡的养老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在1995被评为全省劳动模范,并作为遵义市党代表参加了遵义撤地设市后的第一次党代会,在人生履历中书写了不平凡的篇章。
带领乡亲造林奔小康
石堡乡白燕溪山高坡陡,一溪清水流经十多里的深山壑谷汇入习水河。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被誉为“人间仙境”。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白燕溪交通闭塞,当地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但仍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 也是在这个年代,白燕溪的大山乱砍滥伐十分严重,成岭成片的树木被盗伐。曾经的青山成了荒山荒坡,严重的水土流失,让这些光秃秃的大山,如风雨飘摇中的老人。程荣华目睹这一切,心情十分沉重,他大胆决定,搞植树造林,让大山重披绿装。从1974年开始,程荣华在自己的土地上搞“林粮间作”,栽杉种粮。经过6个春秋的辛勤劳作,到1980年,他植树造林272亩,林茂粮丰。程荣华植树造林的事迹传开后,在小山村引起了强烈反响,当地林业部门号召广大村民植树造林,植树造林工作在当地全面推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林业改革的春风吹拂赤水,程荣华干劲倍增,夫妇二人背着铺盖,带上干粮,上山“安营扎寨”,渴了喝山泉,饿了吃干粮,日复一日砍山整地。在林业部门的帮助下,程荣华还多次外出学习培训,学会了选杉种、育杉苗,栽植管理技术。回家后,采杉种、放岩崙、积肥土、整地,育杉苗80多亩,为石堡乡及周边地区植树造林提供了优质苗种。1983年冬,他带领20多个群众,分成四个组,到离家20多公里外的风箱埂,攀悬崖、爬陡壁、住岩洞……开垦荒地一干又是三年,造林1300余亩。1985年,他同白燕溪及红星村在白燕溪有荒山的群众一起讨论作了红星村造林规划,并制定了定面积与管理相结合、劳动力统一组织与自愿相结合、互换分工与联营相结合、零星与成片相结合、劳动操作与科技相结合办法,并按照五个结合办法带领村民造林19年,先后造林达2270亩,让家乡的荒山重新披上绿装。
2000年白燕溪群众把部分的林地转让给赤水市林工商公司,并承包五年的管理工程,除转让资金30多万元外,在管理上人人年年增加收入,并对部分林地定间伐,所获木材1200多立方米,收入90余万元,白燕溪每个农户收入达6万元以上。从此穷山沟白燕溪19户人100多口人,先后告别了穷山沟,到石堡新街和外地,选新房,购门市,经商办企业率先脱贫达小康。
挑起敬老院担子
1998年,时年49岁的程荣华按照组织的安排,挑起石堡乡敬老院的担子。
石堡乡全乡有五保老人43人,除一部分散居外,有20多人入住敬老院。由于五保老人的思想既复杂又单纯。“一根筋走到黑”,不讲道理,不讲卫生,不讲团结,不承认缺点……所有这些不良习气,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程荣华没被困难吓倒,他首先找老从聊天,了解老人们的生活习惯、特长爱好、个性差异,听取老人们对敬老院工作的看法、想法、要求、建议。程荣华针对他们的个性特点,用不同的工作方式,指出老人错误思想及行为的危害性,并引导他们自觉改正,把他们团结在敬老院这个大家庭里共度余生。敬老院的工作复杂,除了他们的思想工作,还有他们的吃喝拉撒一大堆事需要打理,具体去做。程荣华忙不过来,只得向领导汇报,打算再请一个护理工。但由于院里经费紧张,增加护理工就会增加开支,没办法,他就让老伴汪秀英来敬老院上班。汪秀英上班没有工资,但工作是繁重的。敬老院原址建在拦河坝,离石堡乡街道500米左右的,不通公路,所用物资全靠人工运输。汪秀英上班16年,运进运出各类物资重达35万斤。敬老院老人大多数都体弱多病。老人发病后,都是靠程荣华背去卫生院就医。老人们的发病时间没有规律性,即便是寒冷的深更半夜,他也会第一时间把病人背去医院,守候在病床前,悉心照料,精心护理。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的人,把金钱和名利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程荣华则不然,从1998年进院担任院长到2014年的几年时间里,尽管老两口付出再多,但俩人得到的报酬却是十分的微薄,每月300元,程荣华俩老口每天人均收入仅有5元,连最基本的零用开支都紧张。但是,经济的拮据,并没有使程荣华在敬老院的经济上带来半点的“不干净”。前些年,敬老院的财务收支由院单独管理使用,程荣华勤俭持院,为了节省经济,程荣华在院周边找了几块地,栽种各个季节的蔬菜,既节约了资金,又使得敬老院的老人吃上新鲜的蔬菜。院里还自己养猪、养鸡,每当逢年过节,杀猪、宰鸡,欢度传统佳节,让老人们真正体验“家”的温馨。在程荣华的苦心经营下,院里每年的收支“年年有余”。程荣华把这些剩余的钱,用于每年年终给院里老人购货或发放现金,让入住者多些“零花钱”而过得开心。
2017年,政府对敬老院的财务管理进行改革,程荣华在交账时,还有8000多元结余款上交,自己“一生奉献,两袖清风”,深受上级领导的好评,深受入院者的尊重和爱戴。石堡乡敬老院于2015年搬迁了新地址,由原来的拦河坝搬到了恩涛苑。这是新建的敬老院,宽敞明亮,整洁卫生,管护人员也增加了一个,程荣华的工资也由过去的300元/月,增加到现在的1300元/月,汪秀英每月1000元,待遇上有一定幅度的提升。程荣华对此说得更多的是,对党的感谢,对于前些年的低报酬,无私奉献,程荣华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无怨无愧。
在敬老院工作的日子里,他夫妇二人同心协力把全院老人的赡养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很少回家。一段时间他自家老人生病,生活不能自理,卧床三年中,夫妇两人除日夜照料服务老人外,院内工作丝毫没有放松,每天给院内老人做饭、洗衣、送开水,给生病老人打针帮助翻身、洗澡、端屎端尿,无微不至地关怀,使老人们激动不已。为死亡的老人烧纸敬饭,祭悼安慰在生老人。事事处处为老人们的幸福快乐健康长寿而无私奉献。陈曰书、袁家祥两位老人生病期间,送他们住院医治、护理,回院后临终时,紧紧地拉着他的手,久久地不放松,直到最后一息。全院老人们眼含热泪地说,程荣华是个贴心人。
“虽非亲骨肉,脉脉儿女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出色的敬老爱老工作,也得到了组织的肯定和认可,也先后被赤水市相关单位授予夫妇两人“敬老之星”“三八红旗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