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赤水市文物保护中心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理念,在经费短缺、人才匮乏的情况下,整合专兼职管理人员队伍力量,创新文物保护思路,建立“年普查+月巡查+周检查”文物保护机制,对辖区历史文物和文物的历史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并在实践中钻研、探索如何修复与保护,进而推动历史文物的保护、传播与创新。
一大早,在赤水市宝源乡的省级文物保护点龙泉寺,由于年代久远,风雨侵袭严重,古刹墙体斑驳,部分有开裂现象,屋顶漏雨也较明显。这里的工人们正在对过厅、屋面木基层等项目进行修缮工作。湖北东楚园林古建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过厅和前梁消防屋顶木基层的修缮,开工至今已完成总进度的三分之二,预计整个修缮工程需五个月完工。而像龙泉寺这样的需要修缮的文物点还有很多,地处川黔之交的赤水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文物古迹遗存众多,主要涵盖古墓葬、古桥梁、摩崖石刻、古建筑等类别,共有不可移动文物200余处,由于当时人员短缺、资金匮乏等问题,很多文物不能得到及时的妥善管理。为了解决人员、资金匮乏等问题,赤水市文物管理中心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的管理模式,在2015年,率先推出“文物协管员”工作机制,让人员缺乏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同时也让文物得到了更好的保护。除增加人员以外,还建立建全数字平台,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赤水市共登录文物214处,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市、县级22处,结合文物特点与我市旅游相结合,不断打造文物游新模式,现已接待游客达130余万人次,举办各类临时展览50余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