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赤水市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金钗石斛产业作为富民产业、生态产业、朝阳产业来抓,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演绎出一段丹霞石上“新的传奇”。
位于赤水市中部的旺隆镇,在当地农村,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很多农户房前屋后都堆上不少的丹霞石。村民们说,可别小看了这些石头,它们可是个宝贝,上面可以种“仙草”。村民所说的仙草,其实就是金钗石斛。
据《本草纲目》记载:“其茎状如金钗之股,故古有金钗石斛之称”“石斛丛生石上,其根纠结甚繁,干则不软,其茎叶生皆青色,干则黄色,开红花,节上自生根须,人亦折下,以砂石栽之,或以物盛挂屋下,频浇以水,经年不死,俗称千年润。”金钗石斛以茎入药,性微寒、味甘,功能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生津止渴、清肝明目、调节血脂、降低血糖等;现代研究证明,金钗石斛对心脑血管、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眼科等疾病有明显治疗作用。
同时,金钗石斛具有独特的养生功效,是当代草本养生佳品。在赤水,当地人平时头疼脑热、心热上火,只需摘一根石斛洗净直接嚼着吃或泡水喝,就能有很好的疗效。
由于生长环境要求高,野生金钗石斛一度濒临灭绝。上世纪90年代起,赤水通过仿野生种植原生态金钗石斛取得成功,石斛产业开始规模化发展。2006年,赤水金钗石斛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关心关怀中医药事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政策举措之多、力度之大、分量之重,前所未有。赤水市发展金钗石斛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真正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今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农业产业革命发展十二大产业,石斛产业就是其中之一,省、市、县成立石斛产业发展专班,出台了石斛三年发展规划和相关的配套扶持政策,金钗石斛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赤水广大农村,无论是溪边、河畔,还是山腰、院坝,只要有石头的地方,就有金钗石斛。
为最大限度地利用丹霞石,复兴镇凯旋村村民和石斛种植公司还探索出一种新的栽培方法——垒石栽培法。“自然的丹霞石毕竟数量少、个头大,而且不容易采摘石斛。我们把大石块切碎,然后堆出2立方米大小的石堆,并在石堆上种植石斛,平时浇点水就可以,一年一个石堆收入上千元。”贵州仙草生物有限科技公司总经理唐显福说,公司在凯旋村绵延3公里的山脚下,在1万多个石堆上种植了金钗石斛,这些石斛一次种植、3年初产、5年盛产,并可连续采摘15年以上。
据赤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亩3000丛金钗石斛进入丰产期年可产鲜品200公斤以上,以今年市场均价60元/公斤计算,加上花的收入,亩产值达1.5万元以上,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该市已有1.27万户4万余名农民参与金钗石斛产业发展,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050户12604人,占贫困人口的45%。赤水市已建成金钗石斛种苗繁育基地400余亩,年供苗能力2500万丛,完全可满足野外规划面积需要。截至目前,建成金钗石斛仿野生种植基地8.63万亩,投产面积约5万亩,鲜条年产量达8000余吨,鲜花年产量达1000吨,是全国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品质最好的国家级金钗石斛生产基地。
金钗石斛应用十分广阔,具有极高药用和医用价值,因而市场需求大,供不应求。据调查资料显示,国内160余家以石斛为原料的制药企业年需求石斛总量达1.5万吨,如南京金陵制药厂、万顺堂药业等就把金钗石斛加工制成药。
金钗石斛称为“千年润”“还魂草”,保水保湿效果好,大量用于化妆品上,比如上海佰草集、百雀羚等护肤系列产品,随着产品不断开发利用,生物萃取和提取的需求极大。
1996年起,赤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发展金钗石斛产业。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金钗石斛产业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石斛产业化建设工作意见》《石斛产业建设考核办法》等,累计投入资金10亿余元扶持发展,为金钗石斛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历经23年的坚守发展,赤水金钗石斛产业正向着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现已初具规模。目前,全市金钗石斛种植、加工经营主体已有4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遵义市级龙头企业5家,专业合作社和微型企业33家;自主研发出金钗石斛冻干花、中药饮片、粉等系列产品。建成了信天斛满堂和永斛源GMP加工生产厂房2万余平方米;配套传统饮片、冻干饮片、金钗石斛粉等4条生产线,研发石斛胶囊、石斛醋、石斛酒等15个系列40余个产品,年加工金钗石斛鲜品3000余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