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复兴镇凉江村
“没得了,没得了,张老板,实在不好意思。”9月3日,赤水市复兴镇凉江村第一书记金忠富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
“没有了就是没有了,没有也不能以次充好呀,当时为打不开销路发愁,现在为没货而发愁。”村支书汤兴群在一旁解释说。
去年,凉江村依托自然优势,发展起了林下乌骨鸡养殖,因为是散养,喂养周期长,这些平时住“别墅”、逛竹林的乌骨鸡凭借自身的特有品质,深受消费者青睐,8000多羽乌骨鸡一下子卖断了货。
“有了好产品,交通也方便,销路自然不愁。”金忠富说,很多客户都是回头客。
凉江村漫山遍野都是苍翠的竹林,大山里藏着许多山珍美味,但以前由于路不通,再好的东西也走不出去,只能埋没在深山里。
记者在凉江村委会采访
“以前从镇上到我们这里,只有坐船,车子过来不到,路都不通,咋个不穷嘛。”汤兴群回忆起当年路不通的窘境。
如今,村里的好东西供不应求,而从卖不出去到没得卖的背后,是通村路、通组路、产业路的逐步完善。
要想富,先修路。2008年,复兴大桥正式立项,2011年开始修建,2015年9月3日通人,2016年3月,大桥正式通车,一步步的,这座与复兴镇仅一河之隔的小村庄才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最近几年,凉江村的通村路、通组路、产业路遍地开花。2015年至2018年期间,凉江村完成公路建成109.26公里,其中2018年新建”组组通”公路18条66.73公里,全村已经硬化公路共86.03公里。目前,凉江村通组路、产业路已基本实现全硬化。
凉江村的石斛育苗大棚
路通了,才有发展产业的条件。2015年,凉江村成立“赤水市兴盛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凉江村委会出发,沿着4.5米宽的产业路,驾车十分钟就可以到达位于红石组石板坳的村集体经济种养殖基地。
“以前这些都是土路,从村委会上来只能走路,要走一个多小时,还怎么发展产业嘛。”一路上,汤兴群谈起了脱贫攻坚以来,凉江村的变化。
路通了,发展产业的势头才足。如今,在位于红石组石板坳的种养殖基地,大棚内的一株株金钗石斛绿意盎然,生态鱼塘泛起碧波,除了88亩林家乌骨鸡养殖场,还有专门的加工车间,客户购买的乌骨鸡可以现场宰杀后真空打包送走。
产业发展起来,村民们不仅可以把“山货”变成钱,也可以在家门口就业。
村民罗自学告诉记者,他家每年卖竹子可以挣五六万元,竹子卖了后,就到合作社管护鱼塘,每个月2400元的工资,过得很滋润。
凉江村通村路
如今,在凉江村,像罗自学这样的村民有20多个,合作社每年付出的人工工资就有10多万元。
“目前我们村集体经济产业布局为‘三养’、‘两种’‘一加工’,即养林下乌鸡、生态鱼、生态虾,种食用菌、种金钗石斛,一个竹原料切片加工厂。”
汤兴群说,通过产业利益链接,该村将国家投入的扶贫资金作为全村122户401人建档立卡人员入社股份,再优先满足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也通过这样的途径让凉江村在2016年顺利出列,摘下贫困的帽子。
“截至目前,我们合作社创收已超70万元,今年的目标是突破100万元。”金忠富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