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新闻】两盘棋合成一盘棋——赤水行之三
2019-07-01 08:25:54
  • 黎明村很小,只有222户,797人。

    黎明村又不小,占地32平方公里。200多户人家,星星点点,撒落在峰壑间、溪涧边、竹林旁。正应了那句老话:地广人稀,全村7户以上的集中居住点只有8处,大部分人家是单门独户,除了犬吠、鸟飞、风鸣,加上自家的动静,日里夜里都难听到其他声音。

    村子整个就在赤水市大瀑布景区里,金贵的,除了城里看不到的风景,还有漫山遍野的竹林。可好多年过去了,金贵显不出金贵,黎明村里人穷得寒心。

    脱贫攻坚让黎明村真的看到了黎明。

    竹林从资源变成财富。全村人均有林地75亩,竹林就占去14亩,这几年人均竹业年收入都在7000元以上。风景成了老百姓致富的又一条路。村里组建了旅游股份公司,主营漂流、民宿、农家乐、特产营销店,一点点、一片片,服务业一盘火红。家家有产业,户户是股东,黎明村人荷包到底有多鼓?山里人低调惯了,村支书王廷科抿住嘴,放缓声调说:“还行!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14680元。”

    2017年12月,黎明村脱贫出列。可“脱贫”两个字,至今还是村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今年6月18日,黎明村脱贫攻坚帮扶组组长,两河口镇党委副书记、镇政法委书记刘邦惠见到我,头句话就说:“我们还是守着规矩,全部与本单位工作脱钩,一个月保证22天吃住在村里,脱贫攻坚了还要回头看!”黎明村隶属两河口镇,驻村帮扶干部除了第一书记来自赤水市林业局,其他两名帮扶队员也是镇上的干部。

    刘邦惠在黎明村一呆快三年。她说,你现在让我走,我还真放心不下。连日来,她和别的帮扶干部一道,爬山涉水走进分散的农家,一桩桩核实贫困户精准识别、老百姓因病因灾返贫、社会保障落实、人居卫生环境整治等方面情况。

    刘邦惠觉得自己在黎明村的事情还没有办完。“现在黎明村人钱口袋里是富起来了,全村只有4户7人还是贫困户,而且今年也要出列。但钱富不等于心富脑袋富,这不,与扶贫同步的扶志扶智文章才开头。”

    一个派驻在村里的帮扶干部为何对精神脱贫的事如此上心?因为赤水市同步小康驻村帮扶干部,肩膀上本来就扛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双重任务。

    赤水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为了让组织保障“硬起来”,全盘引入了具有“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片领导抓具体、件件工作有落实”特点,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脱贫攻坚指挥作战体系。“一把手”主抓,市委书记就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并和市长一起出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队长。原来担任脱贫攻坚各战区指挥长的县级领导,分别成为各乡镇文明实践活动的总指挥。脱贫攻坚中的网络化包保,变为文明实践中的网络化帮扶,所有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力量被整合起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文明实践活动试点无缝融合。

    如此排兵布阵,脱贫攻坚和文明实践两盘棋合成了一盘棋。

    要在一盘棋上夺隘拔寨,获取完胜,就容不得你顾此失彼。

    听两河口镇党委书记张新勇讲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改变群众精神面貌两者关系,会让人遐想,脱贫攻坚指挥作战体系一以贯之,物质和精神两股力量合流,两河口、黎明村的发展路上还会增添多少美丽。

    张新勇说,我们现在也要“两手抓”,一手抓住产业升级,一手抓住文明实践,样样都不能只说不炼,样样不能虚。

    竹子运不出山就不是财富。今年全镇计划硬化产业路60公里,新建产业路30公里,直通大山深处,让更多散居农户家的竹子都能走向山外。

    近几年,国内不少地方取缔大江大湖网箱养渔,两河口因此迎来机遇,发展高山冷水鱼养殖业正当其时。两河口“生态竹味鱼”颇受青睐,全镇已有2400亩水育面积。农民投鱼于高山流水中,一年后一斤就可获纯利5、6元钱,且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这项产业现在尚未完全摆脱粗放状态,还要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地推进。

    身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发展旅游业自然是重头戏。说话间,张新勇手指黎明村那一个个散布在林荫中的欧式帐篷式民宿,一处处保留着山区居所原生态的农家乐,告诉我们,怎样更高质量地建设旅游特色小镇,如何让游客把更多的消费留在两河口?镇党委、镇政府在脱贫攻坚回头看中,正重点考虑这个问题。增加体验性项目,准备马上付诸实施。“你想想,厌倦了城里繁华喧嚣的人们,到了这一片清净纯真的地方,与质朴豪爽的农人为伍,品味山里面才有的竹笋、蜂蜜、猕猴桃,惬意之下,能打开多农民增收的渠道呀!”

    产业发展不停步,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硬道理。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作用和影响如何进一步深化,也不能仅仅停留于思考和议题。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两河口镇按照“问题导向”思路,推出了两个颇具特色的志愿者活动。

    山高林密居住分散,不是黎明村独有的现象,“这山喊得那山应,走到门坎要一天”,说的是两河口镇好多村寨的光景,成了阻碍服务到达的“最后一公里”。镇上和村里党员干部带动群众,组织246名志愿者成立“流动服务车队”。车队的口号是:“哪里有需要,我们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口号要变为实际,意味着车队成员记不清多少次爬山涉水,多少次与艰难险阻拼斗。群众有什么困难急待解决,农民有哪些政策需要了解,单家独户居住的村民缺少什么物质,车队随叫随到,能帮上忙的从不推托。有人算了一下“流动服务车队”走过的路,咋说也算是小小的“长征”。

    可“长征”的路远远没有走完。在张新勇看来,流动服务车队还有进一步扩大的天地,更多的农民应该加入这支队伍。服务的项目还要增加,让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鱼水关系”比现在还浓。“靠什么把独门独户散居的农民串起来,就靠我们的心心相印。要时常问,我们对农民是不是尽心尽力?”官是张新勇说出来的,却代表了基层干部一种普遍心态。

    婚闹、大办酒席,天价彩礼、天价人情,让农民叫苦不叠,也让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头痛不已。两河口镇的“花轿计划”对症下药,让人看到只要动脑筋就没有无解的难题。

    镇上准备了花轿,谁家娶媳妇办喜事,免费提供使用。花轿古已有之,那时候能坐上花轿也堪称大方喜气,可时代不同了,你现在让人坐花轿办喜事,当然要走过一个从想不通到想通了,从不愿意到愿意的过程。这个计划得以推行,党员干部没少进村串户苦口婆心做工作。

    花轿计划还有哪些不足?还有多少群众遇上这般事口上乐意心中不乐意?张新勇觉得,于此心中还不完全有底。下一步,会把改进“花轿计划”服务内容和质量当一件事来抓,还要尽快让它产生溢出效应,推进乡村里其他方面的移风易俗。

    用抓脱贫攻坚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来抓新时代文明实践,群众也总产生新的感受。

    黎明村村民陈万能,是典型的村民变股民。入股一万元参与村里漂流企业,水小无法漂流时又精心经营一山竹子。脱贫攻坚出列,他是受益者,问他对将来的生活有什么想法?他说,这话得分两头说,一头是我们盼着黎明村产业越做越大,手上握着更多真金白银。一头就是物质条件改善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什么时候也能变一变?他把头一扭,问村支书王廷科,村里的文化广场啥时开建,大家都等着去扭扭身子,亮亮嗓子哩!

    来源:天眼新闻 / 文:张 兴 / 摄影:罗华山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下载“丹青赤水”
给你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