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生态修复 山更绿 水更清 百姓更富有
2019-06-08 16:41:26
  • 近年来,赤水市通过开展小流域生态治理,在“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群众要致富”间找到连接点,走出一条水土保持与生态产业培育相结合的新路子。

    这里是赤水市天台镇凤凰村,青山绿水环绕的美丽乡村每天都会吸引不少城里的游客前来踏青赏花,仅今年以来,凤凰村接待游客就超过10万人次。“有山有水,到处都是绿意葱葱的,走在这里面感觉心情非常的舒畅。”对于凤凰村如今的美,常到这里散步的城里游客游曦说。

    既有山水,还有好的生态,这是如今游客对凤凰村的评价。然而,就在几年前,这里的老百姓收入主要来源于传统农作物种植,过度的开垦让这里一度成为跑水跑土的“烂泥田”。“水土流失严重的很,山上到处都是光秃秃的,一下大雨,到处都在垮塌,泥土随着雨水就冲走了。”对于曾经的凤凰沟,村民王世友回忆到。

    传统农作物经济价值不高不说,作为赤水河途经的小流域之一,水土流失严重还增加了赤水河泥沙含量。为改变这一现状,2014年起,当地准备从水系整治、生态修复、人居环境改善三方面开展实施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本来是一项好的政策,可在当时却遭到大部分村民的反对。张虹是凤凰村的党支部书记,对于当时村民们的反对和村里的具体做法,他进行过这样的总结,“传统的农耕思想还是比较严重,大家都怕把土地改了,生活就没有保障了,我们的办法就是不停的入户走访,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打消群众的顾虑,事情自然就办成了。”

    有了老百姓的支持,凤凰村通过山坡种植水保林、经果林,谷底建设防洪排涝水利设施等,多措施治理水土流失。如今,凤凰沟小流域已升级为赤水市第一个生态湿地公园。附近的村民,除了可以在湿地公园务工,不少人还开起了农家乐,收入也翻了。村民李跃华就将自家的房子改造成了农家乐,一家人当上了老板。而对于以前和现在的收入对比,李跃华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以前就是种庄稼,喂两头猪,一年到头埋头苦干就是五千块钱左右的收入,现在我们农家乐开起,一年下来纯收入就是十万左右的收入,现在的生态环境好了,城里的人到周末都往我们这些乡头跑,觉得我们这个地方空气好 环境好,反而城里的人还羡慕我们这些农村人来了”。

    城里的人想进来,村里的人不想出去。如今,在赤水,像凤凰沟一样通过生态修复打造的“美丽乡村”建设点就有10多个。以旅游带发展,赤水市在旅游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中走出了一条富民的新路子。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下载“丹青赤水”
给你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