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房、那人
2019-05-21 11:38:40
  • 那山、那房、那人

     作者:吕  韦

         40年前,改革开放的号角在神州大地奏响。作为90后,没有见证改革开放的开篇前奏,但有幸经历了改革开放“号声”最响亮、“乐谱”最丰富的20年,真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可喜变化。望着儿时旧照,思绪慢慢飘回那些年。 

    931d5e5422324820b31b08e2f87f6935.jpg

    那山

         小时候的家乡,前面是山、后面是山、右面还是山,左面一条狭窄破烂的马路便是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正如桃花源记所记载的“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要想与外界联系,得走上好几公里蜿蜒曲折的乡间小道,若逢多雨时节,脚下更是无数的烂泥挡道。渐渐地,家乡在改革开放的脚步中悄然苏醒,大山也在悄然中有了变化。2007年,村里第一条通村公路在乡亲们殷切的期盼下通了车,此后,马车、拖拉机、摩托车与小汽车络绎不绝。如今,一条条新修的水泥路实现了“村村通”“组组通”,拓宽了大家向外界延伸的道路,越来越多的乡亲不再苦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多数外出务工、外出读书,思想也慢慢跳出了大山的禁锢。

    bf550daf44a74fa1a82766ba130ef16b.jpg

     那房

    风格多样的农家小院沿着公路层层叠叠、逶迤排开,俨然没有了当年的“土”气息。这20年来,家乡的房屋不断旧貌换新颜,茅草房改建成瓦房,瓦房改建成砖房,砖房又规划改建成眼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住房。

    家乡的房屋改造,使我记忆犹新的便是母亲任教的小学,学校仅由三间低矮的土砖房构成,办学最高只到三年级,课桌是水泥板制作而成的。由于是相邻几个村庄唯一的学校,许多学生需要步行五六公里来上学,中午只有自带干粮或饿着肚子。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提倡教育要面向“四化”,支持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之下,亮堂的教学楼、完备的师资力量、宽敞的运动场、齐全的体育设备相继完善。如今,小朋友们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上课,还能享受国家免费的早中营养餐。

    3327ddfcb19c40d090fd976ce88d7e71.jpg

    那人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走了贫穷,滋润了每一寸土地,温暖着每一颗热心,带领乡亲们经历了三个重要“时代”。

    第一个是“煤油时代”。小时候,村里还未通电,一盏煤油灯便是光明的来源,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许多人仍在温饱线上挣扎着,没有文化娱乐活动,到了夜晚,煤油灯忽明忽暗,孤零又冷落。人们的视野如同这灯火照明的范围,以为世界就是村庄这么大。

    通电给村民们带来了“电源时代”。1996年,电线拉进了村里,给村民们带来了更多光明,也带来了更多的乐趣。家里熊猫牌黑白电视机陪伴了我好几个春秋。那时候,我们家是全村唯一安装了固定电话的家庭,时常会接到外出读书或打工的老乡来电,我便屁颠屁颠地挨家挨户去寻人来接听电话,每天都乐此不彼。日子在不断地向前推移着,现在,家家户户彩色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等应有尽有。

    一转眼来到了“移动时代”。父亲刚用上小灵通时的喜悦画面仍历历在目,谁曾想,如今就连80多岁的老外婆也用上了手机。随着“4G”网络全覆盖,移动支付也“进村入户”,村里的小卖部有了二维码支付,就连去集镇买菜都能直接移动支付,乡亲们的幸福感飞速增长。

    村容村貌的巨大变化,乡风民俗的日益进步,如今的美好生活无不是随改革开放之风吹拂而来。四十年物换星移、岁月如歌。回首过去,处处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时时信心满满。家乡的变化仅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一抹缩影,在今后的改革浪潮中,它将不忘初心、继往开来、一路下去、春华秋实……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下载“丹青赤水”
给你更多精彩!
×